枣阳乡村图景新华网发

新华网武汉1月7日电(胡诚、夏国燕)驱车行驶在湖北襄阳枣阳市的农村,经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柏油路穿村而过,白墙红瓦的农家屋前,篱笆围起一方小小的菜园,墙上还有各式墙绘……村民把门窗擦得锃亮,小院打理得整洁有序。

近年来,枣阳市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进行提档升级,把农村的风景、分散的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打造宜居、宜行、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一幅幅充满田园风情又不失现代气息的乡村图景在鄂西北大地上铺展开来。

乡村之美,贵在环境。枣阳市在打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修复房屋立面,保持了农家房屋原有的韵味。

从吴店镇西行3公里,便可看见路边醒目的西赵湖村村标,进村的沥青道路被格桑花簇拥着,村民房前屋后都有一方小菜园、小花园或是小果园。在村容改造中,西赵湖村以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三园”为特色来美化村容村貌。全村累计建“小三园”多处,沿村道路种植国槐、樱花、楠树等树种1.2万株,白墙灰瓦、绿树红花相得益彰。

原汁原味的民居新华网夏国燕摄

从外表上看,枣阳村庄没有大拆大建,但暗管等隐形设施建设却是大刀阔斧。

在南城办事处中陈岗村一户村民屋外,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军掀开村民屋外的厨房污水盖介绍,生活污水进入“小三格”处理池后,部分还田利用,部分进入村级“大三格”,再通过碎石、细沙、绿植等多层过滤处理,出水检测达标后排放或用于农业灌溉。

中陈岗村的“大三格”附近就有一处荷塘,荷塘的水便是“大三格”处理排放的水。冬季荷叶已经凋零,但水仍然清澈透亮,并且没有一丝异味。初来这里的人,根本无法察觉池塘的水是由污水治理而来。

“美丽乡村先治水,处理好农村污水,是提升农村居住环境的重要一环。”枣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襄林介绍,年以来,枣阳市投资多万元,建设户小三格化粪池、35个村级大三格化粪池、35个人工湿地,实现污水净化和利用,一改过去农村厕所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状况,大幅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品质。

民居干净整洁新华网发

“环境提升了,如何保持?这需要村民的维护,更需要乡风文明的带动。”孙襄林说,建设美丽乡村,更要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不仅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

中陈岗村村委会广场一侧,村民生活垃圾治理评比公示栏上,每家每户每月得分一目了然。李学军介绍说,该村卫生评比先由农户自评、代表评议,最终由村民组成的环境卫生理事会进行终评和公示,完全由村民自治来带动环境卫生的保持。

西赵湖村则制定村规民约,把遵纪守法、生态保护、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爱护公物、弘扬新风等编成顺口溜印制在各组的文化墙上,引导村民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和谐乡风。

针对该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较多的实际,西赵湖村建成了“三留守”关爱服务中心,利用村委会旧址开办了图书阅览室、娱乐室、老年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康复室、日间照料室,由大学生、老党员、老干部等志愿者,组织留守人员开展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村民自治公示栏新华网夏国燕摄

枣阳市委副书记谢正旺认为,农村要留得人,关键还得有产业、能就业。发展绿色蔬菜产业、水果产业、水产基地,发展乡村文旅,引导乡贤返乡创业,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就业……枣阳不少农村都找到了适宜自身的特色产业和增收渠道。

王城镇的金银村发展以桃为主的水果产业,采摘旺季时每隔半个月就有一个桃子品种上市。金银村建设了配套冷库,种植冬桃等稀有品种,使桃子从大路货变为高附加值产品。此外,在返乡能人的带动下,金银村还发展了一万亩金银花,带动留守农户增收致富。

西赵湖村为解决留守人口就业问题,引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办起扶贫车间,公司负责提供设备和技术培训,村里提供场地和劳力,吸引全村多人稳定就业。村民根据农事灵活安排时间,到车间做焊锡、包胶、检测、包装等手工活,每月额外增收元左右。

村民在采摘桃子新华网发

在王城镇的古岭村,一家年出栏百万头生猪的大型养猪场拔地而起。种猪厂、育肥厂、屠宰厂有序分布,实现聚落化、公寓式养殖,从外面看完全就似一片工业园区。湖北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在该村投资20多亿元建成的现代化养殖场,员工大多从当地农民招聘,部分农民还参加新希望集团“10万新型农民培训计划”,成为农业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

有田野有牧歌,留得住乡愁;有产业能致富,看得见未来,乡村成了令人向往的地方。“家乡变美了、有门路了,许多外出的都回到家门口就业创业,现在的农村处处有希望哩。”中城岗村村民白传香感叹。

枣阳乡村一角新华网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