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作品欣赏缝补的印象
■邵孔发
出生在上世纪中叶的我们,小时候是缝缝补补过日子的。
衣裳鞋帽补。穿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们兄弟姊妹多,一件衣裳,老大穿几年,小了,老二接着穿,老二穿小了,老三再接着穿。穿破了打补丁,实在不能穿了,裁成片做补丁,再拆做尿布,最终烂衬打袼褙(俗称裱骨子)纳鞋底,真正“物尽其用”。打一碗糨糊,将破布烂衬展平,抹上糨糊,在门板上一块块一层层粘贴加厚晒干。数层骨子叠在一起包上布面纳鞋底。工具为一锥一顶针一穿麻线的纳底针。锥一孔,用顶针穿过一针,一只鞋底要纳几天。鞋底鞋帮尺码大小有纸剪的鞋样子,鞋面绣花有花样子。做鞋不易,布鞋怕潮。雨天上学,脱下鞋顶在头顶上,到教室擦干脚再穿。鞋袜总是大脚趾、脚后跟或脚底板先磨穿,刚破的小洞,得赶紧用线缝上,不然很快破大。缝上也只能撑一时,穿久了,沿线缝又破开,只好用补丁。多次的缝补,鞋帮花花绿绿,袜底补得像鞋垫一样厚。夏天戴草帽,草帽用根根挑选的黄亮的新麦秸杆,由大姑娘小媳妇手工编成草帽缏卖给工场,工场再用缝纫机纫成帽。遮阳是它,挡雨是它,扇凉是它,装瓜果梨枣也是它。酷暑天,将草帽浸湿戴在头上特凉爽。绽线了,就再用线手工缝上。破成洞,就用补丁从里子贴补。
被帐补。有句歇后语:“一大家人盖一床被子——胡扯。”我们家兄弟几个睡一张大床,盖一床被子,哪能个个都盖到,被里子经常被扯破。父母要追问,就你赖我,我赖你。破了须加补丁,不然,夜晚睡觉人能拱进被絮里去。补了又破,破了再补,补丁叠补丁,洗被子晾晒时,被里子像面万国旗。蚊帐帐久了布腐,容易被扯裂,蚊子钻进来。小缝先用医用胶布粘贴。倘缝洞太大了,用补丁。补丁越补越多,纱布变作了棉布,影响通风透气,故我家的蚊帐闷人。不过,事物有弊则有利。我家住茅草屋,门窗四下透风。补丁多的蚊帐,冬天帐则可以挡风,床上暖和些。为节省布床单,夏秋季总垫灯草席。灯草席便宜,不如竹席结实。总是席面中间先睡通掉,扔了太可惜,就打补丁接着垫。枕席破了也补。垫补丁席硌人不舒服,睡觉就要不断翻身。
锅碗瓢盆补。补碗盆在缝两边各钻一个眼,打上卡子。补缸除了打卡子,还要再沿缝抹上水泥浆。打眼钻碎了物件要赔,故云:“没有精钢钻,别揽瓷器活。”补铁锅是里外对打个圆铜巴子。铜巴子处还是常滴答漏水,也让炒菜、刷锅、铲锅灰不便。钢精锅烧通了不好补,就换底。沿锅底边剪掉一圈,用一圆形铝片敲打弯曲,与锅壁折叠打合即可。锅底可一换二换再三换,越换锅越矮,直至不能换方才罢休。家里的大水缸盖上,总是扣着葫芦水瓢。一年四季,渴了就伸手拿起水瓢舀水喝,很少喝什么开水,除非生病了吃药。去街上开水炉打开水要钱。葫芦瓢用久了,或舀水不小心跌落地上开裂,就用粗针线,如缝合人的伤口一般,缝合上接着用。家里仅有一只搪瓷脸盆,一只木脚盆。兄弟几个人共一盆水洗脸,洗脸水再兑点热水,接着洗脚,省水但脸盆脚盆用得费。搪瓷脸盆掉瓷锈通漏水,拿到铜作坊请匠人用焊锡补。小洞用焊锡,洞大了打巴子。
其他杂物也补。富裕人家寒冬被窝里取暖用汤婆子,手工作坊匠人用铜制作的形如柿状的扁壶。上端中心有圆口,烧沸的水注入其中,旋紧盖口。为防烫伤,外套布袋,塞进被窝里。汤婆子漏了,也是送给作坊匠人用焊锡补。雨天打油纸伞(又称撑花),容易戳破,须格外小心,破了用纸两面刷桐油平贴补缝补洞。补桐油帆布伞,先用帆布缝补好洞,再刷上桐油。纳凉降温如济公活佛摇蕉扇,蕉扇边最易磨破,故新扇用布条缲边。扇子裂缝戳破用补丁。在我的印象里,早年生活中说不出几种不能补的物件,从我们家住的茅草屋到簸糠的簸箕、淘米的筲箕,几乎无所不补。以至于年幼的我认为,头跌破了,缝几针,贴上胶布,自然也是缝补。
昔日如古,仅仅几十年的光景,从前的许多生活行为,淡出了今人的视野。缝补生活离我们渐行渐远,只留下一种素朴简约环保的印象,只留下贫困的记忆、惜物的习惯和记得的古训。古人云:“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诸物缝补皆要乘早。先民从缝补经验生发联想:世间许多事情,诸如疾病的医治,人性的修养,世风的矫正,似亦可以此为训。
(发表于《滁州日报》)
作者简介邵孔发,安徽全椒人。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集《襄水文集》、散文集《故园屐痕》(台湾繁体版)。参编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
?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