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慈祥的老人叫王宣芬,今年94岁,安徽省六安人,在当地种茶制茶行业算是一位名人,很多外地茶商也是慕名而来。王宣芬的子女也都从事着种茶制茶行业,她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有着当地闻名的“三不”家规:不准用外地买来的瓜片茶原料加工百家冲瓜片,不准为那些不用百家冲茶原料加工瓜片的人搞代加工,不准买卖半成品。随着老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子女们的不断努力,老人当年创办下的小作坊现如今已年产值过千万元。
六安(lùān)瓜片,传统历史名茶,绿茶中的奇葩,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唐代称“庐州六安茶”,明代以后称“六安瓜片”,到了清代更成为皇室贡茶。采茶季节的清晨,位于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百家冲茶山上都会聚集一群老人,他们都是王宣芬的老朋友、老伙计,最大的老人年龄也有74岁。“采茶的活我就放心交给他们,他们虽然年纪大一些,但是对每一叶茶的采摘都是精益求精,绝不浪费也不会错采,这是我们家茶叶质量的重要保障。”王宣芬说自己现在年纪大了下不了地,都是交给她的老伙计们带着年轻人过这制茶第一关。
“王大姐可不容易,她和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从当年的几亩、几十亩,到现在的百家冲茶山,我们也跟了她一辈子啊!”林奶奶今年74岁,但是只要茶山上忙,她都会带着姐妹们准时出现,说起王宣芬她更是滔滔不绝。据了解,年,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开始以试点的方式,进行恢复六安瓜片传统工艺的工作,以独山镇百家冲、冷水冲、磨剑冲、柳树冲等作为试点,王宣芬一家抓住时机开始大规模种植生产瓜片茶,老人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只用自己茶园或独山镇山区原料。这也是目前仍能看到满头白发的老人依然坚持上山采茶的原因,王宣芬老人定的规矩依然被很好地继承着。
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为安徽六安市大别山区齐头山一带,它是世界上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剔芽去梗,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汤色宝绿,叶底肥厚。六安瓜片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在六安独山镇,有90%的人家与茶叶打着交道,但最终能坚守老手艺,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传承发扬的并不多,而王宣芬家就是其中之一。
“富了,富了,现在我们一家都在王大姐的茶厂工作,我都74了还不想退休呢!光采茶一个活,一年能家里就能多收入七八千块钱,王姐当年说跟着她一定能让我们吃饱穿暖,现在不但吃饱穿暖,小康也没问题啊!”年,王宣芬逐渐把茶山和作坊交给儿子马斌打理。随后,马斌成立的茶叶生产合作社吸收种植户多家,辐射茶农近千户,集合了茶叶种植加工、茶叶贸易、茶具经营、茶品拍卖、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皖西山货、物流配送等为一体,年销售额过千万,直接带动就业人数0多人。
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马斌继承下来的百家冲茶厂年实现茶农(贫困户)人均纯增收多元。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马斌决定推广茶园标准化,引导茶农改造中低产茶园,帮助贫困茶农争取享受政府补贴政策,年共为多户贫困户茶农争取平均奖补资金元。
每到春茶上市,百家冲的山村便会出现“一家炒茶十家香,十家炒茶香满村”的盛景。但如今,这样的手工制茶场景越来越少,坚持手工制茶的人也越来越少。“我们不能忘本啊!六安瓜片之所以能闻名海内外,是老一辈人坚守的传统手工制茶技艺打拼下来的,到了我和我们的后代手里万万不能丢下,你只有让茶叶和手接触才能感受到茶叶是有生命的。”王宣芬老人出生在文化世家,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手艺的传承有着自己的坚守。为此,她守了茶叶一辈子,没有让传统手工制茶技艺消失在自己和后代的手里。
“今年的采茶已经接近尾声,大家上山下山一趟不容易,为了在最好的时间采摘到最好的茶叶,我们经常会直接把饭菜送到田间地头,这样采茶工人们吃完饭还可以休息一下。”马斌介绍说很多采茶老人都过年过五旬,但他们对采茶制茶的认真和对品质的要求却一点不含糊,这一点让马斌学习到很多,他也时刻要求自己不忘初心,谨记祖训,让六安瓜片茶叶走得更远,让身边的百姓也都能富裕起来。
王宣芬老人坚持自己厂里出品的茶叶全部手工制作,目前市场上的六安瓜片茶很多采用机械或者半机械加工成成品到市场上出售,而他们坚持手工制茶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王宣芬说原因很简单:求质不求量。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C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节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手工制作中的“炒青”都是由王宣芬带着工人师傅们一起完成(目前这项工作已经交给林向平老人)。而接手王宣芬工作的林向平老人今年也已74岁,每天工作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精力充沛,令人惊叹。
“拉火”是制茶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道程序,必须有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完成,这道工序直接决定了茶叶的品质。其中拉老火,是茶叶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当然,最后一道关还是要经过王宣芬老人的手,虽然子孙已经严格要求老人的工作时间,但是她自称一天不碰茶叶自己浑身都不舒服。“我就喜欢闻咱瓜片的那个味,清香扑鼻,一天不闻不喝身上就不舒服,这辈子就是和茶叶最亲啦!”老人笑起来依稀能看到年轻时也是一位性格爽朗的山里妹子。
“手工制茶是个苦差事,虽然辛苦,但意义非凡。”王宣芬芬说,传统制茶技艺是祖辈留下的财富,也是成就了六安瓜片的辉煌历史。所以,作为六安瓜片茶的儿女,王宣芬称自然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个传统保持下去,并且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时代的进步,制茶的工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但在这个过程中,王宣芬老人依然始终坚持用最传统的方法制作最传统的六安瓜片茶,唯一不同的是她尽力把每一道工序的工艺做到最好,保证制作出来的瓜片茶都是最地道的。
“我老啦,我把茶山和茶厂都交给了子孙,让他们把咱瓜片茶卖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六安瓜片茶,也让我们当地的茶农得到更多的实惠,早点富起来,有更多的钱花!”据老人的儿子马斌介绍说,经过三代传承,老人的种茶、制茶技艺正在薪火相传,更多的人也正在慢慢熟悉和掌握更先进的制茶技术。
马家三代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自己富起来了,还要帮乡亲们富起来。近几年,百家冲茶厂被定为省级重点产业扶贫企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动80%以上农户种茶。公司为农户免费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等,并以保底价收购茶叶,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茶农(贫困户)户均纯增收元以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