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诗人”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流水线工作:我磨去棱角,磨去语言,拒绝旷工,拒绝病假。流水线旁我站立如铁,双手如飞。多少白天,多少黑夜,我就那样,站着入睡。多么真实又残酷的写照!纪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就记录了这样一个群体。
导演跟拍三年,拍下了这些年少辍学打工者的生存现状,他们被流水线磨平了棱角,眼里失去了光芒。年少时,你抱怨读书苦,若最终只是为了生存,那吃这些苦有什么意义。当步入社会后,才发现,读书和不读书,真的过得是截然相反的人生。如果孩子不想读书,这个暑假父母陪孩子一起看看这部纪录片。让他明白没有选择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在看完高分纪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之后,我感慨万千,更加赞同这个回答了。95年出生的杨鹏,初中毕业后来到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刚入厂时,被安排做厂里最苦的工种——修理工,这是个老员工们都不愿意干的活。一不小心就会被手上的撬刀割得鲜血淋漓。简单用胶布包扎一下手指,就得赶紧回到工位继续干活。
进厂几年,他的手上已经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有的时候,他累得连碗都端不住。97年出生的杨玉金,是个孝顺的女孩,想赚钱给家里盖房子。当记者问需要赚多少钱时,她埋下头泪如雨下。她在厂里做焊锡,为了提高芯片精度,焊锡时不能戴手套,滚烫的锡点会溅到手上。这让她原本纤细的手指,被烫得满是疤痕,她也只能默默承受。然而再累再苦,一分钟也不能耽搁。因为流水作业,一个人慢了停了,下一个也就跟着停工。甚至上洗手间也规定不能超过十分钟。白天上班8小时,晚上还要加班4小时。他们每天都在机械地重复着自己的工作,单调乏味。
这是导演
殷骆(LuojunnanYin),在年拍摄于东莞某电子厂的纪录短片《十八岁的流水线》。拍摄期间,他们接触了63位工人,其中,90后占75%,95后占52%,这些人往往都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机器人一般的工作生活,让青春年少的他们磨平了棱角,失去了飞翔的翅膀,眼神里流露出对未来的茫然,脸上写满了无奈。他们当中不少人也想逃离,却无处可逃。因为他们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跳来跳去还是一样的流水线。他们从不谈以后,因为未来太遥远,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蔡康永曾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阶段,学习掌握知识,为未来积攒能量,就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很多美好的机会。年,安徽考生徐孟南,高考时以0分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