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60.html
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06523.html

安装水冷后的温度,一般是指CPU以及显卡这2个硬件所表达出来的温度信息。

有部分玩家安装水冷以后,大呼:为什么我的温度还是没降低呢?

以IK+GTXTI为例,使用+的散热规模。正常温度,CPU默认电压下,CPU待机比室温高3-5度,按现在的天气应该在30度左右,满载则比待机高20-30度,具体看CPU体质,大概是在50-60度的范围值,若超出60+的温度达到70-80甚至更高时,问题出在哪?

首先要确认下几种情况:

1、CPU的核心与盖子的导热工艺;

2、CPU核心电压过高,或者超频了,而散热规模没跟上;

3、散热器规模过小,以及风扇效能,风压风量都不达标;

4、机箱风道差,或者无风道,干脆是连机箱风扇都不安装的;

5、水泵效能过低,扬程流量均不够,或者水泵不运作;

6、使用的导热硅脂过差;

7、水冷头安装异常,安装不到位,或者安装错误;

8、室温,也叫环境温度;

9、水管走管错误。

CPU的问题,按现在第八代Intel的CPU工艺,是硅脂导热,也就说会存在硅脂干掉了,会导致CPU核心传热到CPU表面盖子的效率极为低下,造成了CPU核心积热,物理手段无法得到正常的解决;硬件老鸟则是想办法给CPU开盖子进行硅脂更换等骚操作来进行改善散热问题。开盖是一个危险的操作行为,非有信心,请勿操作!以免损坏CPU~价值不菲啊!

开盖之前开盖后

CPU核心电压,特别对于小白来说,那是神马东东?

CPU-Z下看到核心电压1.V

常规的CPU工作时核心电压在1.14V-1.2V,超过1.2V以后,基本每高0.1的核心电压,核心温度就会提高10度左右,若是风冷,不是高端风冷,基本压不住。

可以从BIOS里的高级项目里看到CPU电压,并且可以手动设置CPU电压等等,下载1个AIDA64的CPU测试软件,以及CPU-Z等都可以看到,CPU待机的时候在睿频的情况下,CPU核心电压及其低,一般在0.5V左右,一旦运行某些大型游戏或者软件,那么核心电压立马提起来,恢复到正常电压值。

AIDA64界面

当选择主板一键超频的时候,那么主板默认设置的情况则是先提高CPU核心电压,用来稳定CPU在高速计算时所需要的电量,但是这种高负荷的使用,会导致CPU寿命急剧下降,而且温度也极高。就好像人在高强度工作的时候,一边工作一边超量补充能量,要么工作的人累死个半死不活,要么撑得半死不活。所以在CPU温度异常的时候,要先确认下核心电压具体被调整到了多少。

如果1.2-1.3V的核心电压下,CPU核心频率在4.5-4.8之间,温度却直接80-度,那么就考虑是不是有以下的现象

1、CPU冷头没安装好;

2、CPU冷头效能不行;

3、散热规模不够;

4、导热硅脂;

若CPU冷头底部不平整,有一定的凹凸现象或者弯曲现象。肉眼很难观察出来。

如何辨别呢?我们可以用硅脂贴合程度进行辨别。当硅脂被导热体与发热体互相挤压的时候,会形成一层薄薄的粘膜层,越薄则导热效率越高。

贴合不错的硅脂表面

CPU的安装螺丝配件安装顺序错误,导致CPU冷头没有贴合到CPU表面,然后温度瞬间爆炸。显卡冷头,特别是全覆盖的显卡冷头,导热贴贴在不该贴的地方,比如,显卡冷头反面底部的凹槽位置,贴在凹槽位置是及其错误的,它会把显卡冷头垫高,反让显卡冷头无法正常贴合到GPU芯片进行导热,然后显卡就瞬间90+的爆炸温度,然后死机黑屏等等;

没有贴合的硅脂表面

若是CPU冷头跟CPU分离开,发现硅脂有角落部分或者中间部分没有形成薄薄的粘膜层。或者干脆没贴合到,CPU冷头底部没任何硅脂痕迹的。可以说明CPU冷头未安装好,或者是CPU冷头不平。

导热硅脂有导热系数,单位为:W(m-K),以当前的硅脂系数来说,普遍认为是导热系数越高越好,从1-10是正常硅脂的系数范围,但是还有另外一种不被人所知的,就是热阻的问题。美国有一种硅脂,导热系数很低,只有2.5W(m-K),但是它的导热效率却与日本信越的硅脂(系数为7W(m-K))相等,所以可以看出,这个硅脂的热阻值非常低,从中获得的传热效率极高,当然价格也与硅脂相等。所以选硅脂的时候,不一定看高系数,还得看热阻这方面。目前散热厂商几乎无人给出热阻值这一系数,本人也无从得知;

硅脂

显卡这方面,前面第八点已经说了,只要不是操作失误,那么显卡冷头基本不会出问题,除非是显卡自身设计或者加工缺陷导致的无法贴合。而且,显卡水冷头若发现安装不进行,请及时沟通商家,避免自己显卡损坏等等。也就是说,显卡冷头与自己的显卡型号不匹配等。

散热规模不够,这个如何判断?

I7的CPU以及TI的显卡,若不超频的情况下,至少至少需要3个风扇位的冷排散热规模,若超频的话,请再多加1-2个风扇位的散热器。具体看机箱的支撑程度,可以用,也可以+或者3个等等,超频的话则是+/或者是++等等,当然,风扇的效能不要忽略,除非你所使用的散热规模足够大,这种的情况下你可以忽略掉风扇的作用。

++的散热规模

I3+这种级别的话2个风扇位的散热足够了或者说,只是为了观赏以及DIY性质的玩家可以无视散热效能等。

I5+/一般也需要到+这种级别了,只是风扇可以若一些。

但上述的并非绝对,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有人喜欢极限模式,有的人喜欢从简模式,个人就有种不同的方案。

散热排,也叫冷排。

常规的散热排规格比较多

长宽规格有、、、,这个说法是以机箱12CM风扇位做对应的,则对应1个12CM风扇,则对应2个12CM风扇位以此类推。

30MM散热排

其他规格还有、、、、X2、X3等,分别对应的是14CM风扇位以及18CM风扇位,还有很稀少的20CM的这里不做推荐。

厚度呢,则有常规的30MM(极少有24、27、28、30、35、38)但是这一类都只是单层水道。所以水冷里的叫法是单排,或者薄排。

还有40、45的,这2种是双层水道,水冷里的叫法是双排或者厚排。

45MM的散热排

余下的是60MM以及63MM,这种是3层水道,常规叫法是超厚排。

60MM的散热排

还有一种巨无霸,86MM以及MM以上的,基本无人选择。这里不做说明,因为除了特别的机箱之外,没有可以支持到这种规模的冷排!

冷排的结构分别为:水道,翅片,水室以及固定边框,4位一体组成,通过焊锡进行分别焊接组合而成。

冷排结构

冷排目前有2种材质的产品,一种的铜冷排,一种是铝冷排,简称铜排或者铝排。

铜排因为铜的化学反应较为稳定,而且铜的导热系数高,是目前水冷里最普通的散热器产品,目前的生产工艺都是锡焊为主。

铝排则会因为铝的化学性质问题与铜易产生化学反应,会起到电解反应,整体水冷中产生很多白浆流动在水路里,堵塞冷头,冷排,卡水泵等一系列的问题。若非预算问题,不推荐铝排搭配铜冷头使用!

风扇,也就机箱风扇,目前常规的规格基本都是12CM风扇以及14CM风扇,电脑水冷里更多采用的是12CM风扇。

GT系列的镰刀风扇

为什么把风扇跟冷排一起说?

因为冷排需要风扇进行搭配组合,进行热水冷却。

当水从冷头流出以后,这个水就会被加热过,形成热水。冷排正是为此而工作的,那么单独冷排能不能起到散热作用?能,除非面积足够大的散热面积才可以进行被动散热,但是很少有机箱能支持到那么大规模的散热体系,水泵的动力也不足以推动那么大规模的,或者说各位玩家很有钱,用超大机箱进行推散热规模以及双泵或者三、四个泵同时辅助推动整个超大散热体系。

换句话说,得不偿失。

那么风扇在冷排以及机箱内需要什么样的性能参数才更合适?

说说风扇基本参数,跟水泵相似,但是却有区别。

1、稳定性,这个与水泵一致。若是风扇不转,恭喜,整体烧开水,而非单独某个硬件烧开水了。

2、寿命,也与水泵一致

3、风压,其实跟水泵的扬程差不多类似,但是很少人知道风扇有风压的说法,大多数散热厂商也很少标注风压参数。风压是指风扇克服阻力进行送风时所需要产生的压力,分为静压和动压。静压是指平行于气流方向测量到的压力,动压是气体流动所需动能转化为压力的过程。一般单位为:mm/H2O。常规的水冷需求风压为1.2-2.0MM/H2O,也就是说相当于12-20pa的压强。

4、风量,跟水泵流量差不多说法,可以参考本人之前介绍过的水泵文章。常规的水冷需要风扇风量基本在50CFM左右。也就是每分钟的风输出量为50立方英尺,换算成我们国内的说法是1.42立方米的容积。

5、噪音,也是跟水泵一样的要求。20分贝之内更合适需求。

如果风扇产商没有提供参数的话,则可以观察扇叶进行辨别,一般扇叶镰刀的间隙大小决定了是风压大还是风量大,间隙小则说明吸风少,而吹风力量大也就是说,这种是强化风压的设计。反之则是风量大。

要是空有风量没风压的话,拿去吹冷排,就会出现冷排吹不透,没风出来,那就造成了冷排积热,起到了反效果。所以本人比较喜欢大风压的风扇,因为冷排风阻也是相当大的。

特别是厚排以及机箱风道不理想的情况下,对风压要求更大。

那什么是机箱风道?

机箱风道,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对流风,就类似一间房子或者教室,通常对称的2边都有窗口,那么机箱也是这样的原理。

机箱风道

有对流设计的机箱,才能为散热做更好的对流风道,风扇可以吸到冷风,进行冷排散热,要是没有对流设计,风扇只能从机箱内部吸收原来的热风进行冷排散热,热风吹冷排,那么散热效果可想而知。

或者是对流风道过小,这种风道下,出风量或者进风量都非常小,就好像人要吃饱饭,在分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吃饱,如何有力气工作呢?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这种情况!

所以选择机箱,风扇,冷排都是电脑水冷系统里的非常关键的一项。换句话说,冷排以及风扇就类似人体肝脏的功能,肝脏是排毒,而冷排也是排散热的热毒。

水泵的问题,前面的文章有写过了,不清楚的可以去看看我之前写的关于水泵的介绍。

环境温度,水冷是因为水的温差小,才有那么好的散热效果(恒温效果)。但是在水冷这里,室温不可能低于水温,而水温不可能低于CPU温度,因为水温受热于电脑硬件发热,也就是说,常规水冷里当你室温在25度的时候,水温至少不会低于27度,而硬件温度,CPU表面温度至少有29度以上,核心温度则更高一些。所以有些高端风冷的散热表现会优于水冷也基于这点基础。

除了室温之外,还看机箱所在的环境温度,如果你把机箱放在一个比较密封的环境里,冷排的热风吹不走的话会形成反复的热量循环,也就是说,出来了又被风扇吸进去了,热上加热,达不到散热的目的,所以机箱最好放在比较空旷的地方。

水管

目前电脑水冷水管就分2种大类:软管,硬管.

软管,在10年-13年非常盛行,到14年慢慢的没落,到硬管盛行,一直到现在。

3分薄软管

软管常规有3中规格,3分薄,3分厚,4分厚,这个薄厚是如何区分呢?

这是英制规格里的说法,3分,3/8英寸,分子为3,所以叫3分,一英寸=2.54厘米,也就是25.4毫米,3/8*25.4=9.5毫米。

所以3分薄正式的形式为ID’=3/8,OD’=4/8,ID在这里是内径的意思,OD则是外径,也就是9.5MM内径X12.7MM外径的规格,壁厚为1.6毫米。因为壁厚只有1.6毫米,所以称之为3分薄,这就是3分薄的由来。

3分薄的内外尺寸

3分厚则是9.5X15.8,壁厚则有3.1毫米,4分厚则是12.7*19,壁厚也是3.1,软管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国内的会有些偏差,比如10X13,10X16,13X19,接近英制规格。

硬管,目前市场上有外径12MM、14MM以及16MM,14MM为国内主流,国外则多是16或者12,16占大部分。材料多是亚克力以及PETG,少数是金属管,比如不锈钢,黄铜,以及紫铜管。

亚克力硬管

亚克力以及PETG的壁厚则基本是2MM,也就是说,12MM外径的内径是8,14MM则为10,16的则为12。

亚克力的操作性较于PETG来说难度稍大一些,受热比较久,裁剪需要用到锯子,易形成崩口,难以打磨。而PETG则只需要用管剪进行裁剪就非常轻松,而且没有崩口。

一般本人只推荐亚克力水管,因为亚克力耐热性够高,强度也足够,而PETG则属于低温型材料,受热一般在50度左右就开始变形。

PETG管

很多人会说,怎么可能受热到50度?机箱里最多30度-40度,那么有无考虑过,接头位置的温度呢?特别是CPU以及显卡的接头,一旦水泵或者风扇不运作了,就会出现局部水温过高,烧开水这种情况,那么就会导致PETG直接变形,接头无法形成密封,然后尿了。

本人见过整个机箱内部PETG管子全部变形的情况,原因就是风扇停止运转了,而且无风扇情况下电脑开了一天,导致整个机箱内的温度高达60度,直接的,硬管变软管了。

金属管则多是0.5左右,也就是说13MM内径,14MM外径,也有0.7MM壁厚的,金属管是越薄越好。因为,薄的金属管易于折弯,厚度大的则硬度太高。但是也要注意,薄金属管的外壁是否会出现开裂的问题,特别是黄铜材质的水管。

介绍完水管,那么说说水管走管错误的问题。

现在的水泵很多都提供了2进2出,或者1进2出,或是2进1出等,但是很多水泵产品没标注进出口到底是哪个的情况下,对于小白来说就很容易接错进出了。

2进2出的水泵

在水冷头系统里的离心型水泵,直通水泵最中心的接口是为进水口,从侧边延伸出来的接口是为出水。这是1进1出的情况下最好辨认的,若是2进2出或者其他形式下的水泵,也可以从上述找出进出口,中心为进,侧边为出。这是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若是接了出水管,回水管都接到了进水口或者出水口,那么就出现了水路无法正常循环的情况。CPU等硬件温度就瞬间爆炸了。

覆盖类型的显卡水冷头也是4个接口。左边2个口,右边2个口,若接管的时候,进出管,都接在同一边的话,就出现一种情况:水不流过显卡,直接奔向下个水冷配件里去了,那么显卡就无法得到正常的散热了,然后就黑屏死机等等。

所以在安装走管的时候,若是不理解,请多咨询商家、厂家或者知道玩水冷的朋友等等。

说完这些,相信大家应该对温度方面的异常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了。后面的文章将会介绍到接头等产品的描述以及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