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人们烧开水,通常人家用的是铁锅,烧的是草,烧不好是满屋子狼烟,呛得是流泪淌鼻涕。当遇到雨季,只能喝生水了,锅屋里的草还要省着用,留着做饭呢。有钱人家用锡壶烧水,烧的是煤炭,也有用木炭的,既干净又不会呛烟,当然这只是少数人家的事。
巷头有家茶水店,我们都叫它茶水炉,也就是卖开水的小店。医院、商店、银行等单位,用开水的人多,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有市场,挨着不远就有两家。每当早晨上班,是灌开水集中的时候,人多了还要排队,有时候要等上很长时间。炉中开水放了一阵子后,要添加冷水,还要再烧上一会。人们拎着水瓶拿着筹子,静静地排着队,前面的人看着手忙脚乱的店家,后面的人望着街上匆忙而行的人们,那会没有手机,可大家似乎并不太着急。其实着急也没有用,用茶炉烧水在当时已经是够先进的了,长长的灌水队伍,是那时清晨老街上的一道风景线。
茶水炉是用白铁皮焊成,一人多高,五六十cm粗细,与暖水瓶比起来就是庞然大物。茶水炉内外夹层,中间烧火夹层装水。下面有个炉口可供添煤,煤渣就通过炉条掉落在渣坑里;外壳上有个水龙头可以放热水,为了防止水溅出,细心的店家在水龙头上缠块纱布条,方便热水流进暖水瓶里。若是小孩子来灌水,吓得店老板是要亲自操作的,灌好开水还要叫家长来拎。茶水炉上部有报警的水哨,当发出哨声就表示水开沸腾了,这种不用压力表的土办法还真管用,哨子吱吱响的时候,也算给周围打水的人一个提示:水开了。
茶水炉是个小本生意,贫穷小户养家糊口的行当,算不上什么买卖,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店老板就披衣起床了。打开炉门扒开炉火,用铁钩通通炉条增大进风量,再添上点煤,用手拍拍炉壁听听声音判断水位。每天不到晚上十点钟是不能关门的,有些单身汉或情侣,听完戏还会来灌开水。一壶水一分钱的生意也要做,一个茶水炉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呢。炉子要是未封好熄火了,早上就更忙了,店老板急着找木柴引火,引火柴是火柴厂处理的废木头,也有用松子球或其他树枝之类的东西,这时的茶水店烟囱里冒出浓浓的黑烟,在那还算是洁净的天空上,倒显出有几分生机呢。
私人灌开水都是现金交易,一分钱灌一瓶开水。商店、单位来灌开水,都使用小筹子,由单位统一购买。所谓小筹子,就是茶水店老板用竹片子做的,竹片有10cm长,一两cm宽,用烧红铁条烙上印子,一道杠能灌一瓶开水,两道杠可灌两瓶开水。筹子制作虽然简单,那时却没有人去仿制,大家都在用良心做事。那小筹子相当于现时的会员卡,谁能说现今的会员制消费,不是从那时的茶水店开始的呢?
为了扩大经营,茶水店把自家吃饭的小方桌摆到门前,放上几个板櫈,有的人早歺就在茶水店屹,带块饼就开水,热乎乎的就是一顿早歺。学生上学,路边买几块蒸米糕,冲上开水,吃得美滋滋的。茶水店提供碗筷,吃完了给添上开水,再问喝好了没?那时的早歺筒单、便捷、省时间,老大街上的茶水店惠及了不少人家。
茶水店老板最怕是忘了加水,烧干了炉子那就惨了,有时是事多忘了,有时人多麻痹了,都容易烧干了水,那白铁炉子是用焊锡焊上的,耐不住高温干烧。焊点漏水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就要请白铁工来帮忙,小毛病要好半天,要是大毛病可能就不是一天能解决得了地。(原创:马鉴尧,转载请署作者名。)
茶水炉子坏了影响太大了,一家茶水店供着小半条街的开水,炉子一停工,苦了那些灌开水的人,大家只好涌向另一家茶水店。虽说是生意来了,可紧烧不够慢灌得,长长的灌开水队伍,急躁的情绪也会影响到这家店老板。只见他一会用炉钩透透炉子,一会再加点煤,还不时地用手试着炉筒壁。他虽然不懂得什么热力效应,可经验告诉他,热水是往上跑的,冷水在下面。要是上半部热的面积大了,他便会高兴地告诉大家:“快了!快了!”
民主路没有装自来水前,茶水店用水都是雇人挑来的。那时有专门的挑水工,一桶水二分钱,一挑水四分钱。一副扁担两只木桶,桶边挂只水瓢,扁担中间还裹着布条,用来减缓肩头摩擦。聪明的挑水工为防了止水溅出来,木桶里放个桶圈子。桶圈用枯树枝编成,也有用竹篾子扎的,随着挑水工晃悠悠的步伐,桶圈在桶沿边来回碰撞,在反作用力下,减少了水的波动,阻缓水向外溢出。真是实践出真知,也许力学原理就是这样诞生的!挑水工一天赚个四五毛钱,能养活着一家子老小了。
30年代前民主路上用水,取自“天池”,所谓天池就是人们挖坑贮水的池子,开始池子不大,后来住户多了又不断的开挖,逐渐形成了大水汪,老百姓叫作“天池”。夏天雨水注入池中,冬天人们则把冰雪推进池里。天池是那时老大街的饮用水源,人们生活离不开水,这些贮水的池塘,在人们心中就是上天赐予的,美其名曰:“天池”。年以后老大街安装了自来水,人们才逐渐告别了不洁净的天池水。
解放前夕老大街上先后分段建起了供水站,取自南云台东山庄的水,供应着东艞、西艞、大庙巷和海昌巷等供水站,那时水厂规模小水压低,不能保证正常供水。人们就在供水站盖起两人高的蓄水池,夜间往里打水,白天卖池里的水。时间长了池中的水就会变质,常有老鼠等小动物淹死在蓄水池里面。于是就要清理池子,几家供水站不能一起来,要轮流刷洗池子。一家清理其他几家供水站可就紧张了,排队等水的有半里路长,有时一个上午只能排上一次,大街上挑水的、抬水的、用木板装轴承拉水的,整个老街笼罩在抢水的氛围中。
挑水工是不用排队的,好像是与卖水说好的,随到随放。他要是排队,那茶水炉子非烧干不可,他一天一毛钱也苦不着。那自来水一分钱斤,每桶50斤,一挑水再找二厘伍的纸条。供水站有专用的水桶测量,然后在用户桶上用油漆标上线。要是遇上天旱又有刷池子的,人们要半夜起来排队,也有投机取巧的,头天晚上放块半截砖或石块先占着,你就是三点来也只能排在后面。有时一块砖头塞进三四只桶,有的人家弟兄姊妹齐上,一人一只桶,矛盾爆发了,冲突随着天热在升温。当动手打架时,己不是两家之间的事了,不服气看不惯的都加了进来,水成了矛盾的焦点,于是过火失手打死了人,排队抢水成了刑事案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水店退出了历史舞台,茶水炉也成了古董,时下饮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热饮冷饮甜的酸的,连山上的泉水都装进了塑料瓶中。人们充分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红利,不再为喝水而劳累犯愁,更不能理解为什么挑水还闹会出人命?现在街谈巷议网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