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孩子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50%左右的孩子,将进入职业学校,他们要提前选择未来的专业和发展方向,可能没有机会再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有可能会一直活在底层。

这让很多家长十分焦虑。

为了让孩子通过中考,考入高中,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做起了准备。

但有一个事实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书。

那么,这些进入职业学校的孩子,如何才能逃离底层命运呢?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18岁的流水线》,我最大的感受是,想让孩子逃离底层命运,关键的契机是在孩子的小学阶段。

不管你的孩子将来能否考上高中,小学都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期。

家长一定要好好把握。

我曾在一所民办的职业学校里做过教务工作,在这里就读的学生,都是些成绩很差,没能考上高中的孩子。

他们中的有些人,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父母很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

只要孩子愿意读书,一年一两万的学费,再加一两万的生活费,父母给得很爽快。

然而,这些父母对孩子,普遍没有抱太多期望,甚至不要求他们多上进,学习多认真,只求有个地方,有老师能管住孩子,多少学点东西,让他们混到18岁,之后再想出路。

这些孩子当中,总有一些无法坚持读完,从学校出去以后,直接去了流水线工作。

就像《18岁的流水线》片里的那些孩子一样。

每天在一个固定的工位上,一刻不停地,做着简单而机械的工作。

偶尔会受伤,也只能简单处理一下,然后马上回到工位继续干活。

加班3-4小时,是家常便饭。

简陋而凌乱的宿舍。

被抽烟、打桌球、玩手机充斥的业余生活。

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消磨着时间。等到一份工干腻了,不想干了,就辞工。然后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工位,继续干下去。等到哪一天不想干流水线了,再来想新的出路。

流水线上的孩子多有3个共性

1、他们都不太明白读书的意义。

读书对他们来说没啥意思。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勉强混完了初中,就出来了。

片里有个98年的男孩,他初中毕业就辍学了。

他说,读书太无聊了。

而他之所以进厂,是因为好玩,还有钱拿。

2、他们没有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得过且过的。

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有钱了,就出去玩。玩到没钱了,又回来工作。

而他们的好玩,就是,抽烟,唱K,约女孩。

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学习提升这个概念,只有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快意。

3、他们对未来没有什么规划。

被问到对以后有何打算时,他们多数都说,不知道,没想过。

他们有的也会谈及自己的梦想。

有的想,将来当老板,做有钱人。

有的想开个自己的店。

而97年的杨玉金,最大的心愿就是,努力攒钱,回家盖个房子。

为了挣钱,她从老家到广东,来来回回好几趟了。

她的工作是焊锡。

她的左手手指上缠着厚厚的胶带。

因为焊锡,焊点经常会跳到手上,她的手经常会被烫伤。

她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时时想要逃离。

但如何逃离,将来去往何处,她特别迷茫!

孩子的最佳培育期:小学阶段

从这些孩子身上,可以看出他们背后缺乏家庭的支持。

他们就像一艘没有舵的小船,在茫茫大海上,漫无目的地四处飘荡。

他们最后的结局大概率是,找不到出路,一生都在底层。

孩子的心智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小学的6年。

这6年,是孩子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他们三观形成的关键期。

如果父母能把握好这黄金的6年,在3方面做好,孩子就算将来中考,因为成绩不理想,去了职业学校,那他们的人生也会比这些流水线上的孩子好太多太多。

具体要做好哪三个方面呢?

1、一定要让孩子明确读书的意义。

读书并不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这件事,获得4项底层能力,让他们内心更强大,将来不管是顺境逆境,都能坦然面对。

关于这4项底层能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我之前的这一期视频观看,你会很有启发。

2、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养成习惯有一个21天法则,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有可能转化成习惯。

而一旦行为变成习惯,就能获得惯性能力,不再需要靠意志力去控制。

小学阶段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那样,不论孩子是初中住校,还是初中毕业后进了职业学校,家长也能有底气,孩子能自己安排好学习和生活,不至于把生活和学习搞得一团糟。

3、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

很喜欢一句话:最贵的教育资源,不是学区房,而是父母的三观。

父母播种什么三观给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观决定了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看法和对价值的衡量。

小学阶段,孩子的三观在逐步形成。

好的三观,会引领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

当他们进入青春叛逆期时,也不容易走偏。

就算将来去了职业学校,也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负面影响,不至于随波逐流,去跟着坏孩子抽烟,打游戏,虚度光阴。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不是现在,也不是将来,而是十年前。

而想养好一个孩子,想让他健康长大,最佳培育期就在小学。

希望你能把握好孩子的小学6年,让孩子成长得更加健康强大,逃离底层命运。

(文中截图均来自纪录片《18岁的流水线》)

大家好,我是虫儿妈妈,多平台原创育儿博主,一个每天与8岁顽童斗智斗勇的中年girl,专注分享育儿干货,以及一位普通妈妈的社会人生观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767.html